使毛细管端刚好与液面相切,则可忽略气泡鼓泡所需要克服的静压力,减小了实验误差,否则插的太深测的是液体的压力。只要弯曲程度不大液膜依然可见,润湿周长L稍微增加;寻找的最大力F也会减小;不过环正下方液体自重部分的误差w同步减小;表面张力等于(F-w)/L,个人觉得测得的字也会变小。
在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的过程中,毛细管法中水柱高度偏小可能由几个因素引起。首先,聚合物的分子量与其物理性质密切相关,高分子量通常意味着更好的性能,但较高的玻璃化温度会阻碍其流动。为了使溶液能够流动并涂布,需要降低其玻璃化温度,但这可能导致T-Tg数值减小,进而影响测量结果。
如果毛细管末端插入到内部溶液,毛细管会有一段水柱,产生额外的压力,则测定管中的压力会变小,最大压力差变大,致使测量结果偏大。表面张力及表面吸附实验用最大泡压法测定亚醇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当毛细管下端端面与被测液体液面相切时,液体沿毛细管上升。
1、在玻璃器皿内放入被测液体并安放在升降台上。(4) 将砝码盘挂在力敏传感器上,对力敏传感器定标。(5) 挂上吊环,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当环下沿全部浸入液体内时,转动升降台的螺帽,使液面往下降。记下吊环拉断液面瞬间时的电压表的读数U1,拉断后瞬间电压表的读数U2。
2、依次往托盘内放入500mg\1000mg\1500mg...\3000mg小砝码,分别读出相应电压值,带入最小二乘公式(一般普物实验第一章都有介绍,部分高中教材也有,也可以直接代入科学计算器或excel得出)求得K值。
3、在器皿中加入被测液体,并置于升降台上。(4)在力敏传感器上挂砝码盘,进行定标。(5)挂上吊环,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当吊环完全浸入液体,调整升降台,记录吊环拉断液面的电压读数U1和U2,计算力f。
4、将砝码盘挂在硅压阻力敏传感器的钩上,在加砝码前应首先对仪器调零,调节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仪调零旋钮,使数字电压表显示为零。(3)在砝码盘上分别加0.5g 、0g 、5g 、0g 、5g 、0g、5g等质量的砝码,并记录这些砝码力F的作用下相应的数字电压表读数值U。
5、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刻度尺按如下步骤读。用游标卡尺测量金属框横梁的长度。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框丝的直径d。取下砝码,将金属框挂到砝码托盘挂钩上,记录金属框处于空气中,三线对齐时刻度尺的读数ho。
6、砝码数量过少;(2)纯净水中混入杂质;(3)拉脱环不水平;(4)拉脱环不是圆柱环;(5)玻璃器皿不清洁;(6)数字电压表显示不稳定;(7)硅压阻力敏传感器力-电转换不灵敏。
实验采用拉脱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通过记录金属片从液体表面脱离时所需的力,可得表面张力系数。 当金属片为环状吊片时,可做一级近似,认为脱离力F与表面张力系数α和脱离表面的周长π(D1十D2)成正比。 学习使用Matlab对连续时间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绘制频谱图,并分析其性质。
测量一个已知周长的金属片从待测液体表面脱离时需要的力,求得该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实验方法,若金属片为环状吊片时,考虑一级近似,可以认为脱离力为表面张力系数乘上脱离表面的周长,即 F=α·π(D1十D2。
本实验采用拉脱法测量表面张力系数,通过测量薄钢片拉出液体表面时所施加的外力,结合接触角和液面周长,计算表面张力系数。当钢片缓慢拉出,接触角逐渐减小至零,表面张力沿切线方向作用,使液体表面收缩。力的平衡方程式为:F = mg + Ft(1),其中F是拉出钢片的外力,mg是钢片及附着液体的总重力。
. 右键单击C[Y]数据列,点击“Set Column Values(设置列值)”,在对话框中输入计算程序计算正丁醇的表面张力:“(0.0728/566)*col(B)”,输入完毕之后点击“OK”,这时在C[Y]中就得到了不同正丁醇溶液的表面张力。
你这个方程根本不用自定义,程序本身就自带的多项式拟合。你点击Origin菜单栏上的 Analysis —— Fitting —— Polynomial Fit —— Open Dialog 在新弹出的对话框中的 Polynomial Order 选项中 选择 4 ,然后点 Fit 就行了。
最简单的方法是直接用菜单栏下相应的快捷按钮。
用最大起泡法测定表面张力时,毛细管的直径很小,故要通过获得其半径来计算液体的表面张力难度较大,但仪器的半径是不会改变的,故认为它是一个常数,因而需要取一标准物质,通过其已知的表面张力来推算出这个常数。本实验中可以不用水作为标准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