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实测中前后2枚应变片是没办法直接测得平均值的,因为如果将前后2枚应变片组成半桥测量的话,其应变值刚好互相抵消了。只有上下2枚应变片是可以组成半桥来直接测量的,一个受拉,一个受压,更改下方式或系数就可以直接得到其平均值。弯曲正应力公式是在纯弯曲情况下推导的。
2、如果测得纯弯曲梁在纯弯曲时沿横截面高度各点的轴向应变,则由单向应力状态的虎克定律公式,可求出各点处的应力实验值。将应力实验值与应力理论值进行比较,以验证弯曲正应力公式。
3、实验原理1.测定弯曲正应力在纯弯曲条件下,根据平面假设和纵向纤维间无挤压的假设,可得到梁横截面上任一点的正应力计算公式为s=MyIz式中M为弯矩;Iz为横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边缘,为y为所求应力点至中性轴的距离。
4、梁的纯弯曲正应力实验实验目的了解电阻应变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学会使用应力/应变综合参数测试仪测量应变。测定矩形截面梁纯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分布规律,验证梁的平面弯曲正应力公式。测定材料的泊松比。
5、梁的弯曲正应力测定试验误差分析如下:加载位置不准确。可能不准确。材料的含量或不均匀性引起。弯曲正应力公式的应用范围:弯曲正应力公式是在纯弯曲情况下推导的。当梁受到横向力作用时,在横截面上,一般既有弯矩又有剪力,这种弯曲称为横力弯曲。
6、关于弯曲正应力验证实验步骤如下:实验步骤:打开实验台电源并启动静态电阻应变仪。按1/4电桥法接线。加载要缓慢,以实现静载。应变仪调零。设计加载方案并开始测试。数据处理。实验结束后,将载荷卸为零。工具复原,经指导教师检查后关伺服,关实验机电源,关应变仪电源。
1、如果测得纯弯曲梁在纯弯曲时沿横截面高度各点的轴向应变,则由单向应力状态的虎克定律公式,可求出各点处的应力实验值。将应力实验值与应力理论值进行比较,以验证弯曲正应力公式。
2、实验步骤确定梁的尺寸b,h,l,a;计算I;检查梁支点,加载点位置是否正确。
3、实验五纯弯曲梁正应力实验试验目的熟悉电测法的基本原理。进一步学会静态电阻应变仪的使用。用电测法测定钢梁纯弯曲时危险截面沿高度分布各点的应力值。
4、实验原理实验可采用半桥单臂、公共补偿、多点测量方法。加载采用增量法。即每增加等量的载荷△P,测出各点的应变增量△ε,然后分别取各点应变增量的平均值△ε,依次求出各点的应力增量△σ实i=E△ε实i将实测应力值与理论应力值进行比较,以验证弯曲正应力公式。
5、实验四矩形截面梁纯弯曲正应力的电测实验实验名称矩形截面梁纯弯曲正应力的电测实验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电阻应变仪,初步掌握电测方法;2.测定矩形截面梁纯弯曲时的正应力分布规律,并与理论公式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弯曲正应力计算公式的正确性。
6、弯曲时只存在正应力,切应力为零。初载荷P向下,以中性层为界,以上区域受拉应变为正;以上区域受压应变为负;中性层处应变为零,且到中性层的距离相等的点的应变相等,并且成一次线性关系,弯曲正应力与点到中性轴的距离也成一次线性关系。
实验四矩形截面梁纯弯曲正应力的电测实验实验名称矩形截面梁纯弯曲正应力的电测实验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电阻应变仪,初步掌握电测方法;2.测定矩形截面梁纯弯曲时的正应力分布规律,并与理论公式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弯曲正应力计算公式的正确性。
实验五纯弯曲梁正应力实验试验目的熟悉电测法的基本原理。进一步学会静态电阻应变仪的使用。用电测法测定钢梁纯弯曲时危险截面沿高度分布各点的应力值。
第一个问题:实际测量时应力不为零除了测量时的误差意外,最重要的是在实际问题中,你很难将应变片贴到梁的中性层上。如果你测得的应力数值不大,但与载荷成比例增加就可以肯定是中性轴应变片贴的不准,至于偏上还是偏下,那要看应力的正负和外载情况。
梁的纯弯曲正应力实验实验目的了解电阻应变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学会使用应力/应变综合参数测试仪测量应变。测定矩形截面梁纯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分布规律,验证梁的平面弯曲正应力公式。测定材料的泊松比。
实验原理:试样的制备,用矩形截面钢梁,在其横截面高度上等距离地沿梁的轴线方向粘贴5枚电阻应变片。
实验设备实验设备和仪表1.材料力学多功能实验台。2.静态电阻应变仪。3.矩形截面钢梁。
1、加载位置不准确;可能不准确;材料的含量或不均匀性引起。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称为误差。物理实验与物理量的测量是分不开的。测量是直接的和间接的。由于仪器,实验条件,环境和其他因素的限制,测量是无限精确的。物理量的测量值与客观存在的实际值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差异。该差异是测量误差。
2、梁的弯曲正应力测定试验误差分析如下:加载位置不准确。可能不准确。材料的含量或不均匀性引起。弯曲正应力公式的应用范围:弯曲正应力公式是在纯弯曲情况下推导的。当梁受到横向力作用时,在横截面上,一般既有弯矩又有剪力,这种弯曲称为横力弯曲。
3、加载位置不准确;荷载可能不精确;材料的各向异性、或者不均质造成。
4、看你的加载装置,如果使用的是万能试验机,那就有可能存在加载不准的可能。 2加载位置不准确。 应变片粘贴位置不准确(这是最常见的人为误差,可以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出来。
5、中性层处应变为零,且到中性层的距离相等的点的应变相等,并且成一次线性关系,弯曲正应力与点到中性轴的距离也成一次线性关系。由于温度、试验仪器的灵敏度等问题,会是实验出现一定的误差,从而试验中应变片1与5大小几乎相等,符号相反。